我院2017年拟面试人员信息公示
各位老师:
根据《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实施办法(西交校人〔2015〕4号)》的要求,现对电气学院2017年面试的应聘博士研究生予以匿名公示如下:
1、基本情况
性别  | 男  | 国籍  | 中国  | 籍贯  | 四川绵阳  | 
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 | 任职时间  | 出生年月  | 1989.06.15  | ||
现工作单位或人事关系所在部门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||||
最后学位  | 博士  | 授予学位单位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最后学习阶段导师  | 贾申利  | 
国内外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 | 从事专业  | 电气工程专业  | |||
主要学术成绩、创新成果及评价 (限800字以内)  | 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: 在快Z箍缩中xxx早期行为项目中本人目前完成的工作有:以等离子体诊断为主,完成等离子体光谱测量、ICCD快速照相、激光阴影和纹影等诊断方法并发展了双波长激光干涉技术,并完成后期干涉图像反演密度分布的算法。 在特高压串补装置一次设备的深化研究项目中本人完成的工作有:建立击穿间隙电场有限元模型,探究间隙空间电场分布与间隙长度和球形电极半径之间的规律,获得满足设计需求的间隙长度和球形电极半径的合理数值区间;建立击穿间隙至主间隙的二维电弧转移模型,通过优化导电回路,电弧转移速度提升20%;建立主电极电-磁-热-结构瞬态耦合仿真模型,校验主电极在短路电流下的电动和热稳定性,并获得主电极杆弯曲角度、杆直径的合理数值区间。 本人专业技能: 1、长期从事高电压放电实验和理论研究,擅长对放电电弧等离子体诊断,如激光图像诊断、ICCD快速照相、激光双波长干涉、光谱分析等; 2、熟悉相关高电压放电技术、脉冲功率技术、激光触发间隙技术,具备独立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的能力。 3、熟练使用多种大型精密仪器,如高电压系统、脉冲功率装置、脉冲激光器、条纹机、ICCD、光谱仪等; 4、熟练使用Fluent、OpenFoam、COMSOL等流体仿真软件,具有相关电弧的仿真经验基础; 以上成果发表学术论文8篇(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一作8篇),其中SCI收录4篇、EI收录2篇(SCI与EI论文不重复计算),SCI他人引用5次(国内外同行评价,提供支撑材料)。 明确: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论文:A++2篇;B+4篇;。 
  | ||||
2、学习经历
学历/学位  | 起止时间  | 毕业学校  | 所学专业  | 导师  | 培养方式  | 
本科  | 2008.9~2012.7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电气工程专业  | 全日制  | |
硕士  | 2012.9~2014.6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电气工程专业  | 贾申利  | 全日制  | 
博士  | 2014.9~2017.6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电气工程专业  | 贾申利  | 全日制  | 
3、工作经历
起止时间  | 职位名称  | 任职单位  | 
4、论文情况(5篇以内代表性论文):
序 号  | 题目  |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名称  | 年度 期号  | 作者 排名  | 第一作者 单位  | 刊物性质及期刊号  | 论文 分区 (学术期刊分级A++等,SCI?区  | 期刊类别影响因子及排序  | 他人引用次数  | 
1  |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behavior of two laser produced plasmas in air  | Phys. Plasmas  | 2015.22  | 1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SCI: 000358933600073  | A++  | 2.2  | 4  | 
2  | The effect of target materials on colliding laser-produced plasmas  | J. Appl. Phys  | 2016.119  | 2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SCI: 000374150200002  | A++  | 2.1  | |
3  | Laser-induced plasmas in air studied using two-color interferometry  | Phys. Plasmas  | 2016.23  | 1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SCI: 000383878100113  | A++  | 2.2  | |
4  | Spatial confinement in laser-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 | J. Phys. D: Appl. Phys.  | 2016.50  | 2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SCI: 000389051000002  | A++  | 2.77  | 1  | 
5  | 电流尾部截断对氙灯工作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| 强激光与粒子束  | 2014.26  | 1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EI  | 
5、科研项目 :
项目时间  | 项目名称  | 项目类型  | 经费  | 参与状况(排序)  | 
2012-2014  | 特高压串补装置一次设备的深化研究  | 国家电网科技项目  | 1200万  | 子课题第一学生  | 
2013-2016  | 激光触发放电过程测试  |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项目  | 36  | 第一学生完成人  | 
2015  | 1MV空气火花间隙中用于触发间隙的激光触发系统及装置  |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 | 40  | 第一学生完成人  | 
面向×××脉冲氙灯研究  | 国家重大专项  | 120  | 第一学生完成人  | |
快Z箍缩中×××早期行为研究 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| 295  | 主要参与人  | 
6、出版专著
著作名称  | 作者  | 出版社  | 出版年份  | ISBN号  | 
7、专利情况
专利类别  | 专利名称  | 专利所有人  | 授权时间  | 授权国别  | 专利号  | 
发明专利  | 一种面向Z箍缩的壳层等离子体柱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 | 吴坚,李兴文,魏文赋,贾申利,杨泽锋  | 中国  | ||
发明专利  | 一种基于轴向和径向激光束多点触发的间隙开关及方法  | 吴坚,李兴文,杨泽锋,贾申利,魏文赋  | 中国  | ||
8、获奖情况:
时间  | 名称  | 奖项与等级  | 排序  | 
2008  | 化学竞赛  | 国家级一等奖  | 1  | 
2009~2010  | 校一等奖学金  | 1  | |
2010~2011  | 校一等奖学金  | 1  | |
2013~2014  | 优秀研究生  | 1  | |
2014~2015  | 优秀研究生  | 1  | 
2、
1、基本情况
2、学习经历
学历/学位  | 起止时间  | 毕业学校  | 所学专业  | 导师  | 培养方式  | 
本科  | 2007.09~2011.06  | 华中科技大学  |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| ||
硕士  | 2011.09~2013.02  | 重庆大学  |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| 蒋兴良  | |
博士  | 2013.02~至今  | 重庆大学  |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| 蒋兴良  | |
博士  | 2014.09~2015.09  | 普渡大学 (Purdue University)  | Raji Sundararajan  | 国家公派留学联合培养博士  | 
3、工作经历
起止时间  | 职位名称  | 任职单位  | 
4、论文情况(5篇以内代表性论文):
序 号  | 题目  |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名称  | 年度 期号  | 作者 排名  | 第一作者 单位  | 刊物性质及期刊号  | 论文 分区 (学术期刊分级A++ 等,SCI?区  | 期刊类别影响因子及排序  | 他人引用次数  | 
1  | AC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ors under haze-fog environment  | IET Generation, Transmission & Distribution  | 2016, 10(14)  | 1  | 重庆大学  | SCI期刊  | A++  | 1.576  | 0  | 
2  | Additional salt deposit density of polluted insulators in salt fog  | IET Generation, Transmission & Distribution  | 2016, 10(15)  | 2(通讯)  | 重庆大学  | SCI期刊  | A++  | 1.576  | 0  | 
3  | A dynamic model of dc arc discharge on polluted porcelain insulators at high altitude  | IEEE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Dielectric Phenomena (CEIDP)  | 2015  | 1  | 重庆大学  | EI会议  | A  | 0  | |
4  | 2014, 34(12)  | 5  | 重庆大学  | EI期刊  | A+  | 2.92  | 1  | ||
5  | 
5、科研项目 :
项目时间  | 项目名称  | 项目类型  | 经费  | 参与状况(排序)  | 
2009.01-2013.12  | 输电线路覆冰故障形成机理与预测模型及防治方法  |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子课题  | 508万  | 参与  | 
2009.01-2013.12  | 输电线路绝缘冰闪机理与预测模型及防治方法  |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子课题  | 437万  | 参与  | 
2011.01-2016.12  | 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 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  | 1200万  | 参与  | 
2014.12-2016.12  | 特高压输电工程应对复杂环境的外绝缘关键技术研究  | 国家电网总部科技项目  | 60万  | 主研  | 
2013.09-2014.03  | 基于精细化预测的电力气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|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| 50万  | 主研  | 
2014.12-2015.12  | 污秽成分与污闪电压之间的关系研究(绝缘子污秽成分测定方法研究及其标准制定)  |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| 72万  | 参与  | 
6、出版专著
著作名称  | 作者  | 出版社  | 出版年份  | ISBN号  | 
7、专利情况
专利类别  | 专利名称  | 专利所有人  | 授权时间  | 授权国别  | 专利号  | 
国家发明专利  | 基于旋转基准导体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  | 蒋兴良,张志劲,郭裕钧,胡琴,胡建林,舒立春,胡敏  | 2016-12-07  | 中国  | ZL2014104191120  | 
8、获奖情况:
时间  | 名称  | 奖项与等级  | 排序  | 
2008~2009学年  | 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自强学学金  | ||
2009~2010学年  | 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求是科技奖学金;华中科技大学学习进步奖学金;  | ||
2011~2012学年  | 荣获重庆大学研究生全额A等奖学金  | ||
2014~2015学年  |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公派研究生项目奖学金  | ||
2014年  | 主研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该成果被认定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(排名15)  | 
3、
1、基本情况
性别  | 男  | 国籍  | 中国  | 籍贯  | 重庆开州  | 
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 | 博士  | 任职时间  | 2014.9~2017.6  | 出生年月  | 1988年1月  | 
现工作单位或人事关系所在部门  | 重庆大学  | ||||
最后学位  | 博士  | 授予学位单位  | 重庆大学  | 最后学习阶段导师  | 张晓星  | 
国内外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 | 从事专业  | 高电压与绝缘 技术  | |||
主要学术成绩、创新成果及评价 (限800字以内)  | 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,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。 1.针对SF6局放分解特征组分,从实验装置和结果分析两方面入手,提高了检测局放气体的灵敏性和准确性,并且对取样方式、检测流程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。 2.基于存在多维度信息融合情况的设备,设计用于在线监测的检测设备,解决多种信号直接的融合问题,从而提高对局部放电的检测准确性。 3.为研究开关柜故障特征气体组分的监测及诊断,设计了实验内容,并规划了试验进度,确保达到准确有效的检测效果。 以上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2篇(第一作者1篇,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共6篇),其中SCI收录12篇、EI收录0篇(SCI与EI论文不重复计算),SCI他人引用27次;  | ||||
2、学习经历
学历/学位  | 起止时间  | 毕业学校  | 所学专业  | 导师  | 培养方式  | 
本科  | 2007.09~2011.06  | 重庆师范大学  | 物理学  | 学士  | |
硕士  | 2012.09~2014.07  | 重庆大学  | 物理学  | 硕博连读(硕士)  | |
博士  | 2014.02~2017.06  | 重庆大学  |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| 张晓星  | 硕博连读(博士)  | 
3、工作经历
起止时间  | 职位名称  | 任职单位  | 
2013.07~2014.07  | 联合培养  |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| 
2015.10~2016.10  | 博士后  | 佐治亚理工学院  | 
4、论文情况(5篇以内代表性论文):
序 号  | 题目  |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名称  | 年度 期号  | 作者 排名  | 第一作者 单位  | 刊物性质及期刊号  | 论文 分区 (学术期刊分级A++等,SCI?区  | 期刊类别影响因子及排序  | 他人引用次数  | 
1  | Preparationand Application of TiO2 Nanotube Array Gas Sensor for SF6-Insulated Equipment Detection: a Review.  |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 | 2016(11)  | 2  | 重庆大学  | SCI期刊  | 2  | 3  | |
2  | A simulation of Pd-doped SWCNTs used to detect SF6 decomposition components under partial discharge.  |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| 2014(315)  | 2  | 重庆大学  | SCI期刊  | 2  | 12  | |
3  | Analysis of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ypical partial discharge gases on Ni-SWCNTs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 |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| 2016(379)  | 2  | 重庆大学  | SCI期刊  | 2  | 5  | |
4  | Effect of composite surface treatment on heat dissipation of LEDs  | Materials & Design  | 2016(89)  | 2  | 重庆大学  | SCI期刊  | 2  | 2  | |
5  |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decomposition components of air-insulated switchgear cabinet under partial discharge  | AIP Advance  | 2016,6(7)  | 1  | 重庆大学  | SCI期刊  | 3  | 0  | 
5、科研项目 :
项目时间  | 项目名称  | 项目类型  | 经费  | 参与状况(排序)  | 
2012/01-2015/12  | SF6局放分解特征组分提取及绝缘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 | 65万元  | |
2013/01-2016/12  | 检测SF6分解特征组分的复合掺杂TiO2纳米管气敏传感器研究  |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 | 65万元  | |
2014/01-2015/12  | 开关柜故障特征气体组分监测及诊断  | 海南电力试验研究所合作项目  | ||
2013/01-2014/12  | 基于光声光谱法的GIS气体组分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 |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 | ||
2012/10-2014/12  | 改性碳纳米管检测SF6分解气体组分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 |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  | 
6、出版专著
著作名称  | 作者  | 出版社  | 出版年份  | ISBN号  | 
7、专利情况
专利类别  | 专利名称  | 专利所有人  | 授权时间  | 授权国别  | 专利号  | 
8、获奖情况:
时间  | 名称  | 奖项与等级  | 排序  | 
2012~2016年  | 重庆大学研究生学金  | A等奖  | |
2012~2013年  | 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  | ||
4、
1、基本情况
性别  | 男  | 国籍  | 中国  | 籍贯  | |
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 | 讲师  | 任职时间  | 出生年月  | 1985年  | |
现工作单位或人事关系所在部门  | 贵州大学太阳GG娱乐平台登录入口  | ||||
最后学位  | 博士  | 授予学位单位  | 最后学习阶段导师  | ||
国内外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 | 从事专业  | ||||
主要学术成绩、创新成果及评价 (限800字以内)  | 1.博士后期间,用局部放电检测和其它状态监测(如电能质量、谐波等)结合的方法,研发用于高压直流电缆及换流器的在线监测系统。 2.在参与“大型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检测的抗干扰问题”项目期间,研究完成了一套便携式局部放电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,及整套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和现场调试,并参与了项目的现场验收。 3.在西安交大科技园博源电气有限公司兼职期间,负责发电机局部放电传感器的测试。参与了公司与阿尔斯通创维实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,进行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。 以上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篇(第一或通讯作者5篇),其中SCI收录1篇、EI收录2篇(SCI与EI论文不重复计算)。 明确: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论文:A++篇;A+1篇;A 篇;B+ 篇;B 篇。  | ||||
2、学习经历
学历/学位  | 起止时间  | 毕业学校  | 所学专业  | 导师  | 培养方式  | 
本科  | 2002.9-2006.6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| ||
硕士  | 2006.9-2009.6  | 西安交通大学  |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| ||
博士  | 2009.10-2014.6  |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 |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| 
3、工作经历
起止时间  | 职位名称  | 任职单位  | 
2014.10-2015.9  | 博士后  |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 | 
讲师  | 贵州大学太阳GG娱乐平台登录入口  | 
4、论文情况(5篇以内代表性论文):
5、科研项目 :
项目时间  | 项目名称  | 项目类型  | 经费  | 参与状况(排序)  | 
2014.10-2015.9  | 高压直流电缆在线监测系统研发  |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& HVPD Ltd 博士后项目  | ||
2013.5-2013.9  | 新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研发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 | TheWatt Ltd项目  | ||
2009.10-2012.9  | 电缆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果辨识  |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博士项目  | ||
2006.12-2008.10  | 大型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检测的抗干扰问题研究  | 西安交通大学与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  | 
6、出版专著
著作名称  | 作者  | 出版社  | 出版年份  | ISBN号  | 
7、专利情况
专利类别  | 专利名称  | 专利所有人  | 授权时间  | 授权国别  | 专利号  | 
8、获奖情况:
时间  | 名称  | 奖项与等级  | 排序 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